WFU

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

BMI(身體質量指數 )應該要多少?









何謂BMI?


BMI = body mass index = 身體質量指數,是目前全世界最廣泛運用在評估個人體重是否適當的評估標準,計算的方法為: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的平方(記得是公尺喔!)。因此可知BMI與體重成正比,體重愈重則BMI愈高;至於身高….,通常成年人的身高是不太會變的啦!至於BMI的數值應該在多少是正常?多少是過重或肥胖呢?




這個問題,在世界各個區域所採用的標準範圍都不太一樣。以台灣為例,我們常遇到的參考數值範圍,除了台灣自己訂定的標準,在分析世界其他國家的資料的時候,也必須要認識WHO(世界衛生組織)所訂立的範圍;另外,台灣也屬於亞洲太平洋區域的一員,所以有時候也會看到亞太區域的標準值。






亞太區域的訂立標準,一來因為此區域內涵蓋的地區非常大,二來此區域內的人種非常複雜,鑑於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種族屬性與基因分歧性,訂立單一的標準區間有失公平,因此亞太區的標準我們比較少拿來作為運用及參考。


不同地區為何BMI 的標準不同?



WHO所制定的BMI標準與台灣本土的標準,從BMI 30之後,每5個單位就有一個級距的差別:例如在台灣BMI 30~35就稱作中度肥胖,但是在WHO的標準裡面,這只能算是輕度肥胖而已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定上的差異?回到我們的問題本身,不同“地區”的BMI的定義值,其實所表現的是不同“人種”對肥胖的“所能承擔的傷害”的能力的不同。WHO雖然名為世界衛生組織,但是在當年採用的大量數據,主要還是以西方人(尤其是白人)的研究資料為骨幹所建立的標準。這樣的準則是否適用在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,其實是相當令人存疑的。我國的國衛院在2009年發表了一篇關於台灣人與美籍白人(其實原文是說高加索人啦, 在此不深究, 可參考: http://pansci.asia/archives/705) 對於BMI與死亡風險的研究中就發現此有趣的現象: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度肥胖者,其相對死亡風險為正常體位者1.5倍。


我們把正常體位者(BMI: 18.5~25或18.5~22.9)的死亡率作為參考基準,也就是相對死亡率為1.0 。當相對死亡風險提高到1.5倍左右的時候,台灣人的BMI值約在31左右,但是美籍白人的BMI值大約是在36左右;這個數據告訴我們,台灣人BMI=31的時候跟美籍白人BMI=36的時候所面對的『健康危害』風險是一樣的,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BMI設定標準把30~35列為「中度肥胖」這個級距,而WHO則是BMI要高達35~40才算是中度肥胖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重度肥胖者,其相對死亡風險為2.0倍。


第二張圖也是一樣,雖然這份數據裡面統計的美籍白人沒有相對死亡率2.0的數據,但是假設我們將原本的這條灰線延伸,當相對死亡風險來到兩倍的時候,台灣人的BMI值約會落在35.5左右,而美籍白人約是在40.5左右,也就是說這兩者面對的是同樣的健康威脅,所以我們才把BMI超過35就定義為重度肥胖,因為它所造成的致命性又提高了一層;而WHO則是採用BMI超過40才是重度肥胖這樣的標準。至於BMI大於50甚至60,因為對於健康的風險增加極高,因此另外稱呼為超級或超級-超級肥胖。


多高的BMI需要積極介入治療?



美國國衛院(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)在1991年的時候訂立『病態性肥胖(morbid obesity)』的標準,並且建議接受減重手術的治療。此標準是指:BMI超過35(中度肥胖)並且合併有肥胖相關的併發症,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呼吸中止症等等;‚BMI超過40(重度肥胖)。如果我們依據以上所提的台灣區的BMI標準,應分類為病態性肥胖並且建議接受減重手術的合理標準應該是中度肥胖(BMI 30~35)合併肥胖相關代謝問題,及‚重度肥胖(BMI>35)。很遺憾的是健保署並未採用國內的BMI標準而制定法規,因此目前健保規範仍然是採用1991年美國國衛院所建議的數值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IFSO-APC的成員國


撇開健保規定不論,目前根據國際肥胖與代謝減重手術聯盟亞太區(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urgery for the surgery of obesity & metabolic disorders – Asian pacific chapter,2011)的建議標準為:BMI超過35以上即應該接受減重手術;‚BMI 30~35合併糖尿病或其他代謝症候群即應接受減重-代謝手術;ƒBMI超過27.5合併糖尿病或其他控制不佳的代謝疾病,即建議接受代謝手術。


參考資料:

1. Are Asians at greater mortality risks for being overweight than Caucasians? Redefining obesity for Asians. Public Health Nutrition: 12(4), 497–506
2. IFSO-APC Consensus Statements 2011. OBES SURG (2012) 22:677–6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