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

怎樣才叫胖


  站上體重計時,我們往往在想:「我今天是不是又胖了呢?」-- 然而到底怎樣才叫肥胖呢?


怎樣才叫“胖”?


  怎麼樣的體重,或者說是身體組成,才是真正的「肥胖」呢?
  舉例而言,同樣是75公斤,對於150公分的人來說是太重了,但是對於190公分的人來說可能就有點太輕了。所以,胖瘦與否,往往不是單看體重的數值可以明確表達的一件事。
  目前常用來評估肥胖與否的衡量標準,以身高體重法,身體質量指數法,體脂肪法,腰圍與腰臀圍比這幾種方法較為常見。


身高體重法



 

  以身高為基準,求取標準體重的公式:以成年男性為例,身高(公分)-80再乘以0.6,算出來的就是標準體重;在正負10%以內都算正常,大於標準體重10%到20%就是過重,超過標準體重20%以上即是肥胖。


身體質量指數(BMI)



   BMI是我們最常聽到的用來衡量體重的指標,算法為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的平方(記得要用公尺為單位!), 和其他評量肥胖的工具不同的地方在於,BMI法並不以性別作區別,它所計算的是體重與身高的比例的關係。一般以BMI=22為標準體重,至於多少算是過重或肥胖,請參考這裡


體脂肪率


  體脂肪率即是指體內脂肪的總重量佔整體體重的百分比。
  成年男性標準值為17~23%,超過25%即為肥胖;女性正常範圍為20~27%,超過35%即為肥胖。因為天生身體組成的不同,女性有較多的脂肪分佈在皮膚下方或乳房與臀部組織,因此正常值範圍較男性高。
  體脂肪的測定較為不易,常見的如表面附有兩片金屬片的家用體重計,或是醫療院所使用的雙手雙腳都有金屬片的體脂測定儀,使用的都是計算身體電阻來反推體脂肪佔身體比例的推估方法;另外有使用全身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,計算皮下與內臟脂肪的含量,來估測身體脂肪的總重量。此外還有所謂的靜水體重法,就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,計算整個人的密度,再推測脂肪所佔的身體重量。或者也有使用BMI與年齡來推算體脂肪的公式:
     體脂% = 1.2×BMI + 0.23×年齡-5.4 - 10.8×性別(男性:1;女性:0)
  由這個公式可以看到,同樣的BMI與年齡,男性的計算體脂率比女性低10.8%;但此公式受BMI決定結果,也就是說體重愈重計算出的體脂肪愈高,一般來說僅供參考而已。


腰圍 與 腰臀比


  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,即達到肥胖的標準。另外,男性腰圍除以臀圍,超過0.9即為肥胖;女性腰圍除以臀圍,若超過0.85(一說0.8)則是肥胖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由圖可見,腰圍數值愈接近臀圍則愈傾向肥胖!


哪種評估方法最好?



  這裡有兩位籃球員,身高體重幾乎沒有差別,因此BMI值也幾乎一樣(還記得BMI值只是反應身高與體重的比例關係嗎?)。但是加上體脂肪比率,就可以明顯感受出兩者的不同。因此,同樣的體重、BMI之下,仍然可能有相當不同的“胖瘦”差異,這又是為什麼呢?例如一公斤的脂肪跟一公斤的肌肉雖然一樣重,但是脂肪的密度小,所以體積較大;假設這一公斤的脂肪跟肌肉都是十公分高,則脂肪塊一定會比肌肉塊寬大,外觀上看起來自然就會覺得沒有這麼“苗條”了!這就是為什麼一樣的身高體重與BMI,但不同的體脂率代表的是不一樣的胖瘦程度。換句話說,身體的組成成份,比量測到的體重數字本身,更能反應出胖瘦的不同。


  另外再來看個極端一點的例子:


  左圖中的人,姑且不論實際腰圍臀圍量測數值為多少,目測大約腰圍接近臀圍,也就是腰臀比接近1.0;右圖中的人,腰圍可能只有臀圍的一半,也就是腰臀比約0.5。但是難道我們會覺得左圖中的人有肥胖的問題,而右圖的人沒有肥胖嗎?我想大概不會有人這麼覺得!

  這個例子一樣是在告訴我們,依賴單一一種評估肥胖的標準,很容易忽略個體本身的身體組成特性而產生謬誤--就像四個盲人摸象一樣,每個人都只看到象的一部分,分開來看都沒有錯,但是卻是與事實的全貌天差地遠了。評估肥胖與否也是一樣,需要多面向的綜合考量,而非僅依賴單一一種標準,才不會陷入錯誤的評斷喔!